编者前言:<教学文章>专栏上周推出《汉语教学的字本位和词本位》以后,在“国际汉语成人教法讨论群”中,老师们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因此,我们推出后续内容,刊登一些观点明确的发言,供大家参考。其中有很多观点是关于汉字教学的具体措施和应用的。
阎卫:汉语是字本位,这一点是汉语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不同于其他西方语言的主要基础性问题。把汉语的口语和文字分开教可以说也是汉语教学的一大特点,其他西方语言教学大概很少有人提出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问题。但是,汉语字本位的特殊性确实使老师和学生不知所措,这是汉语字本位与占主流的西方语言教学方法相矛盾的体现。
贺丁丁:我一个俄罗斯朋友说,他在俄教汉语,曾经接受了多年的对外汉语教育,但一直对那些传统的教法有所不满,觉得它所培养的并非自觉自信的文化参与者而是“会说汉语的老外”。症结就是现在主流教学法没有充分尊重汉语汉字的本质特点。学有所成的外国学习者其实最有发言权,这方面的"大牛"–法国的白乐桑先生算是字本位方面最具实践精神的代表。
阎卫:汉字教学关键是方法问题。把一颗拧在木板上的螺丝钉起出来,用羊角锤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用改锥就很容易了,关键是方法和工具。我的方法和工具是先用一节课的时间教会学生使用《汉字简易笔划索引》自己查汉语辞典,基本做到能够掌握认知汉字形音意的简单有效方法。再利用“翻转课堂”让学生先自己阅读课文,解决生字问题。之后上课时重点讲解疑难问题(包括多音字等),练习口语会话。这样以阅读为主的教学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自学汉语的能力。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教会学生应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漁,这是老子说的。 汉字难学、先语后文、学生不学汉字……诸如此类,都是面对汉字字本位的现实无能为力的无奈之举或借口而已。解决问题的出路不在于妥协和回避,而是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找到实际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贺丁丁:确实有学生一提汉字就生畏、生厌。而这,客观地说与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关。对初学者来说,一上来就是"谢谢""哪里"这么复杂的汉字,当然会生畏。一开始就是笔画笔顺,还被反复纠正,当然会生厌。而另一方面,学生对马上口语交际的迫切性又让老师等不得,于是迫于现实压力,听说领先,拼音先行,先会说一些,汉字教学往后推,或者蜻蜓点水有问题再纠正。但这样隐藏的后患是,学生的汉字、部件意识薄弱,更重要的是由字组词的意识很差,甚或几乎没有。现代汉语以双字词为主,而绝大多数双字词词义都与其中的单字有关。且很多词与词之间都有相同的单字作为纽带,这为联想记忆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如果学生汉字基础扎实,则词汇学习效率就会倍增,这样所影响的不仅仅是阅读,更为口语进步提供了"砖石"。既然没有人否定学汉语不得不学汉字,那问题就变为如何在保证口语交际的情况下,打好汉字基础。历史上"语文分开""先语后文""语文并进"都对此问题有不同程度地处理,但结果总有人不满意。如今,很多专家,例如冯禹教授认同的是汉字的认比写更重要,甚至"以打代写",因为用拼音(机)打汉字,不仅让学生辨了汉字的形,而且学了汉字的音。当然有些老师也主张踏踏实实地按照汉字的规律教汉字。不管是主流的教学法还是非主流的,相信多数老师都身不由己,受环境、教学目标、学生背景、学生水平的限制,不管哪种情况,老师尽力让学生具备汉字的部件意识,由字组词的意识,都非常重要,这也客观上要求老师有一定的汉字功底,并去做优化的教学设计。
阎卫:教无定法,学无定式。认字对于汉语来说就是字本位的具体体现,除非不学这玩意儿,或象征性地学个三瓜俩枣地意思一下。字本位是汉语的重要特点,其他西方语言以表音文字的几十个字母拼音成词,根本无法与成千上万个汉字的表达能力相比。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其实正是汉语教学的重要核心之一,回避不得。以往的汉字教法都是中国人教中国人的办法,3000常用汉字在中国的小学中国人学也得三年(1095天),更何况外国人了?如果仍然沿用中国人教中国人汉字的方法教外国人,三年学会500~1000汉字应该说很不简单了。可是管什么用?国家发布的现代常用汉字表包含2500字,覆盖日常阅读的99%。也就是说,外国人学会500~1000字在阅读时平均每五个字只认识一到两个,仍有多一半不认识,无法阅读。所以对外汉语的汉字教学不应该用教中国人汉字的方法,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汉字结构等模糊不清的东西。而是利用现代科技,探索开发实用有效的新方法,这才是出路。在中国古人的理论和实践中找不到答案,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机会经历过今天这种以外国人为教育对象的实践。因材施教,学以致用。而且,课堂上练习口语会话,学生课下自己学汉字,其实并不矛盾。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如:美国退休的老两口计划半年后去中国旅游,只想学点儿口语。但我用20分钟教会他认字的简单方法,他们也没反感或畏难。花同样的钱多学到东西总不是一件令大家都不高兴的事,当然教法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接受,有意思不枯燥(笔画笔顺很难让人喜欢),为此我自己编了些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比较强的短小课文,适合学生阅读。
很欣赏一些对外汉语的老师意识到汉语字本位的特点,以及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应有的重视。发现和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是突破汉字瓶颈的定性进步。细节是魔鬼。有了定性的认识还不够,还要进一步深入问题的核心,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实用有效的方法和工具。读王老师的文章,注意到夯实偏旁部首的提议,也赞成这个观点。但同时也觉得“夯实”二字不够具体,特别是可行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此顺便也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思考,以便能把问题引向深入。
1)夯实偏旁部首,首先要知道哪些偏旁部首需要夯实?这个问题两千多年来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偏旁部首的个数没有肯定的数字。如:《康熙字典》收集了214个,国内权威的商务印书馆在1990版的《新华字典》中收集189个,与牛津合编的《精选英汉汉语词典》中用了188个,国家规定的偏旁部首也从201个增加到300个。到底多少个偏旁部首中国人至今也说不清,外国学生夯哪些为好呢?
2)夯实的目标现实意义是什么?简单地问一句,有哪位老师能说出/记住188个偏旁部首?估计是在少数(坦率地说,我没有那么好的脑子)。记不住的偏旁部首又如何能用到呢?谁会使用一个自己不知道的偏旁部首呢?中国人都不多见,外国学生怎可能普遍能记住并使用这数以百计的偏旁部首呢?
3)夯实的可行性如何?对外汉语最大最普遍的困难就是汉语环境,学习时间少,特别是在海外平均一年不到200学时,仅夯实这200左右的偏旁部首需要多少课时?占一年总课时的百分之几?
贺丁丁:可以分阶段实现。比如初期确定最常用汉字的最常用部首,可能也就二十多个,在组词构句上"最常用"的可以和"常用的"甚至"有必要的"交叉编排,力求规律性,举一反三,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交际语言的成立。第二阶段再进行递进组合,仍然循序渐进,并且保证复现率。总之部件数有限,常用汉字也有限,怎么"搭积木"以之编写一本实用速成的字本位特色的汉语教材, 确实不易。
王璕:我来回答阎卫老师的问题,首先,重要的一点是“夯实汉字部首”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汉字,所以必须是以学生的汉语学习为中心的。
1) 第一个问题:夯实偏旁部首,首先要知道哪些偏旁部首需要夯实?我的答案是,学生遇到哪个先夯实哪个。
2) 第二个问题:夯实偏旁部首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我的答案是,帮助学生汉字认读。
3) 第三个问题:夯实的可行性如何?
我举个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顺便完善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学生学的第一个词语应该是“你好”,对吗?所以,我们就从这两个字来。
1,“你”的左边的偏旁部首是“人”的变形,表示person的意思。右边的部分是古语中“你”的意思。(右边的解释比较难,可以一带而过或忽略。)“你”是you,you 是一个人。
2,“好”,左边是“女”,是“woman”的意思,右边是“子”,是“son, child”的意思,然后就可以编故事了,“女人生儿子是件好事,对不对?”
3,因此,学生记住了“人”“女”“子”这三个部首,然后学“休”的时候,你就可以说“人在树旁边休息”,学“妈”的时候,你就可以说“妈妈是个女的”等等。
4,当然,这些内容是用学生的母语讲的。我没有刻意去安排过部首讲解的顺序,但在编写教材,我发现《HSK规范教程》1级和2级基本涵盖了100个常用部首。
阎卫:细节是成功的关键,对于约200个偏旁部首和2500常用汉字的掌握不是一个“夯实”和“慢慢”就可以概括和实现的。一课时就算60分钟,以美国中文学校为例,一个学期15周课,一周两节中文课,一学期30课时,一年两个学期,共60课时,或说360分钟。对于过目不忘的学生,夯一个偏旁部首仅用大约一分半钟,得夯一年。如果按艾宾豪斯的记忆与遗忘理论的Phase 6,以及70年代萨拉基的实验,一个知识平均要自然学习六遍。光掌握偏旁部首大概就需要六年,对于2500个常用汉字而言更不用多说。当然你也许说那是理论上的估算,但这一估算的基础是来自于科学家们的心理实验结果。另外,事实上在华三年汉语学习后的外国学生普遍掌握500~1000汉字的现状也说明了慢慢夯实的效果,对于自由阅读的起码要求而言夯得太慢了,不实用,也没多大效果,这就是目前对外汉语的文盲现象之主要原因。根本问题就是沿用教中国人汉字的方法教外国人,当语言环境变了,教育对象变了,教学方法不变,结果落空了,如同刻舟求剑。
王璕:这些汉字部首的的解释是用学生的母语编入教材中的,可以让学生预习,不占用课堂时间,但可作为课上学生认读出现问题时的提示,顺便也算是测试。很多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有很好的学习能力,死记硬背也能学会汉字,但给他们一些技巧何乐而不为呢?
注:该链接为阎卫老师提出的汉字认知新方法: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7b0fc10101s1c5.html
玩转汉语王璕 2015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455号
技术支持: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