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前言:<教材反馈>专栏今天推出第四期,欢迎大家继续投稿!本周撰稿的老师是来自新加坡国际学校(越南西贡校区)的郁文卿老师。
第一次看到《HSK规范教程》,我就被这套书词语螺旋式复现的学习和复习方法所吸引,深入了解之后才知道,这是YCSC教学法的一个重要体现。在第一册教程的最后,王老师还附上了YCSC教学法的教学策略以及前40课时的螺旋式课时安排,可操作性很强。于是,我决定在初中班试验一下。
初中的这批学生,学习中文有六年甚至更长时间了,但对中文一直多多少少存在畏难情绪,我觉得这套书可以帮助他们增加学习汉语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但是,这套书无论从外部装帧和内部排版上,还是从课文词语和话题的选用上,都很成人化。那么,如何将书本的内容青少年化呢?这成了摆在我面前的难题。就此,我进行了一些调整。现在,我以《HSK规范教程》3级为例,抛砖引玉,如有不妥之处,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课前,稍做修改,重组课文。有些是词语上的替换,例如,21课《你看过京剧吗?》中的“同事”替换成“同学”,同事作为补充词语出现。有些是句子上的变化,例如,25课《对不起 ,让你担心了!》中的“只有过了七点半,才能离开办公室”,变成“只有写好了作业,妈妈才能让我离开家”。有些是课文主题上的改动,例如,29课《我想要一个安静的房间》的“订房间”变成了“找朋友家”。
课中,不断复习,加入游戏。参照YCSC教学法的螺旋式,每课时都穿插复习。第一课时是口语课,第二课时是口语的复习课和汉字课,第三课时是口语、汉字复习课和阅读课。第四课时是口语、汉字、阅读的总复习课。同时,课与课之间也进行螺旋式复习,学习第一课,复习第一课以及学习第二课,复习第一第二课以及学习第三课。久而久之,学生慢慢适应了这样的螺旋式学习方式。因为课型和复习的节奏很清楚,所以学生也会对不同课型相应的游戏和活动有所期待。譬如说,口语课上,用于“词语”的游戏有:“看我口型”、“苍蝇拍、你演我说”,“Hangman”;用于“句子”的游戏有:“拷贝不走样,“快问快答”,“说反话”;用于“课文”的游戏有:“唱双簧”、“表演课文”等等。再比如,汉字课上常用的游戏有:帮助记忆汉字部件的“找找另一半”,帮助记忆汉字字形的“汉字bingo”和“对抗老师赛”,帮助汉字书写的“汉字英雄”。阅读课上常用的游戏有,“大家来找茬”,“快速阅读”,“缺词填读”,“人手一句”。复习课上常用的游戏有:个人竞赛机制的“Kahoot”和团队竞赛机制的“咿呀呀”。在游戏中学习汉语,对这群初中的孩子来说更为合适,这个方法给他们的汉语学习增添了很多乐趣和成就感,同时也减轻了他们的许多心理负担。
课后,听说读写,教学测评。针对不同的课型,我也选用不同的测评软件和方式。口语课的任务是在Wechat群里完成的,老师会要求学生把口语作业,包括口语造句或者口语对话练习发在群里,老师会@有发音问题的学生,然后学生进行重读。汉字课的作业是在本子上抄写汉字、造句、改写课文或者在Edmodo上进行打字。阅读课的作业是做课上阅读练习以及课外补充练习。复习课的作业是Edmodo上的交互式练习,老师可以自己出卷,形式有:判断对错、多选、连线、填空和回答问题。Edmodo会给学生打分,记录学生的成绩情况。
将《HSK规范教程》的内容适当改写,采用YCSC教学法,再加上适合初中学生的游戏,让我在授课过程中如鱼得水,经过测评,心里就更有底了。在此,我谨将自己的心得分享出来,希望对 大家有所帮助。
编者结语:感谢文卿老师,感谢她如此用心地研究《HSK规范教程》。《HSK规范教程》本来是针对16岁以上成人编写的,文卿老师却能将它灵活地应用于初中学生,应该是对其中体现出的实用性和教学法的认可。同时,文卿老师也没疏忽初中孩子的特点,加进了大量趣味游戏和测评机制。这些趣味游戏对以成人教学为主的编者来说,简直是雾里看花,需要一个个去研究,然而,正在教这个阶段的老师们,一定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吧。最后,再次感谢文卿老师的分享。
玩转汉语王璕 2015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455号
技术支持: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