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前言:<教学文章>专栏今天推出第三期,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开辟这个专栏的目的,是给老师们开辟一块天地写写自己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思考以及教学经历和感想,同时也欢迎各种吐槽!两期的<教材反馈>都提到了汉字认读的编写部分,那么我们就从这个部分的编写目的着手,来推出第一期<教学文章>。
汉语到底是字本位还是词本位,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但大多数人偏向是字本位。字本位是指汉语言系统是以每个汉字作为基本单位;词本位是指汉语言系统是以每个词语作为基本单位。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到底是采用字本位教学法,还是词本位教学法呢?也就是以什么作为基础来教学呢?就是另一个争论的话题了。
据我所知,以字本位为基础的教材不多,我知道的有吕必松教授的《48小时汉语速成》、《组合汉语》系列,白乐桑、张朋朋教授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张朋朋教授的《集中识字》。而市面的大多教材,都是以词本位为基础编写的,像《汉语会话301句》,《体验汉语》等。
以字本位编写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对每个字的意思有一定的领悟,并能打好汉字基础,其不足就是:不是每个字都可以作为词语使用,而词语才是句子的基本单位,所以,记住词语才能真正造句表达,这样,无形中就限制了学生的口语学习速度。
字本位教材的缺点正好是词本位教材的优点,词本位教材能让学生上来就说,如果有拼音的帮助就更快。而字本位的优点也成了词本位的缺点,词本位教学法会忽略学生汉字的基本功。
孙纪真教授曾提出这样一种教学法:口语和汉字分开教,为了体现从易到难的原则,口语从“你好”开始,汉字从“一二三”开始,也就是说口语和汉字是脱离的。
那么,什么方法才是好的呢?在我们看来,对学生有帮助的方法就是好的,能尽快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就是好的。这就是为什么《HSK规范教程》在大众词本位教学法的基础上在1级和2级加入了字本位教学,因为这样可以把两者的优点统一,而更大限度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虽然我们开始也是口语和汉字分开教学,但是我们还是让汉字的进度和口语相统一了,尽管这样在汉字认读上没有按照从易到难的进度,然而因为和口语互相促进,利会更大些吧。在汉字书写练习上,我们是遵循偏旁部首分类练习法的。
具体教法分为五步:
第一, 拼音加词语打头寻找口语成就感,(词本位,见1、2级口语课文)
第二, 偏旁部首帮助汉字认读随后夯实汉字基本功,(字本位,见1、2级汉字教学)
第三, 逐步转化为纯汉字认读提高汉语词语应用语感,(词本位,见3、4、5级)
第四, 100个基本偏旁部首代表字的汉字书写锤炼汉字基本功,(字本位,见3、4级书写练习)
第五, 应用学过汉字基本功练习猜词解意能力。(字本位,见6级)
最后一步我们后面还会详细介绍,下面先从HSK考试的超纲标准来谈谈这个话题,其实HSK考试级别的递进,和其他系统汉语学习或测试的递进是大同小异的。
HSK考试词汇命题原则为:1-4级全卷用词不得超出该级别规定的词汇范围,5-6级考点和选项用词不得超出该级别规定的词汇范围,5级语料超纲词汇控制在5-10%,6级语料不硬性限制。同时要求1-3级该级别规定的词汇在试卷中必须全部使用,4-6级规定词汇在试卷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尤其是本级新增词汇。此外HSK兼顾“字本位”和“词本位”,因此,如果大纲中出现“饭馆”和“商店”,则默认“饭店”不算超纲。
好吧,大家排列组合一下吧,看看每级到底有多少词?可能吗?不太可能。但是,了解了字的基本含义,看到排列组合后的新词就很容易猜出意思。前几级遇到这种情况还不是很多,学生可以自行消化。但6级学完5000词汇,其实还有成倍的词汇在等着学生们,看似到了高级了,“字本位”的作用却又开始突显了,我们在《HSK规范教程》6级中,特别推荐了拆分重组猜词法,偏重猜词法,后缀猜词法等。
拆分重组猜词法:就是把生词中的每个字的意思组合在一起就猜到新词的意思了。例如“考证”的意思就是“考察+证实”
偏重猜词法:就是生词的意思就是原来部分汉字表达的意思。例如:“寻找”的意思就是“找”。
后缀猜词法:就是后缀相同的词指代同一类词。例如后缀为“者”的词都指代人,“学者”、“作者”等。
玩转汉语王璕 2015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455号
技术支持:出格